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重庆璧山区:破解三大供水管理难题 促进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1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浏览次数:610
        为促进城乡供水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群众供足水、供好水,重庆璧山区深入研究城乡供水治本之策,努力创新供水体制机制,破解城乡供水管理三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重建轻管”现象和意识仍然存在,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举措:建立灵活有效的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对全区15个镇街供水企业进行整合,全部交由市水投集团进行集中管理营运,实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的“三统一、三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成立“农村用水户协会”,各村社用水户协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承包管理”“业主管理”“管委会管理”等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各村社用水户参会率达100%,结合“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党员通过“1+1+N”模式划分“责任田”引领示范,普通党员联系周边农户,骨干党员包片、连线对农村供水设施进行巡查管护,各用水户协会还配置了专职水管员,负责供水设施管理维护、供水服务,其报酬从供水设施收益中按比例提取,区财政予以补助,协会负责统一对水管员进行考核,兑现补助待遇和奖励,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基层群众用水自治机制。建立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明白水。

  第二大难题:农村水价偏高,供水不稳定,导致用水户不愿交纳水费,“用水难收费难”陷入恶性循环。

  举措:国有资本介入,供水企业让利。由于供水扬程高,管网长等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村镇供水运行成本高,加上管网年久失修、管理落后,“跑冒漏滴”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农村地区村镇供水水价高于城市水价,水费最高时一度达到8元/吨左右,管网升级改造后水价仍保持在4.5元/吨左右。针对这一问题,璧山区投入1.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将农村供水管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对农饮工程高扬程进行二次加压,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一旦发现供水管网破损、渗漏等问题,水管员立即到场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漏损。在对管网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全面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由区政府每年出资700万元对村镇供水水价高于城市供水水价的部分进行补贴(包含各村水管员劳务、二次加压电费、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上限为每人每月2吨,超出部分由居民按实际水价支付。并出台了《重庆市璧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管护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饮水二级管网维护,由区、镇街两级财政兜底保障,镇街水厂按80%供水量收取收费,让利20%降低用水户负担。对农村实施一户一表改造,每户用水量按发改委确定的价格收取,不再承担公摊水费,通过以上有效措施的施行,各村镇水价均由以前的4.5元/吨左右降到3.22元/吨左右,降幅达到26.8%,自来水漏损率也明显下降,水费收缴率达到100%。2020年底,将全面实现城乡供水“同水网”“同水质” “同水价”“同服务”的目标。

  第三大难题:部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安全和水源稳定难以有效保障

  举措:统筹兼顾、优化配置、 强化监管。尽量依托街镇较大的供水工程,通过管网延伸方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片成规模推进,充分发挥供水工程的规模化供水效益。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严把水源工程关:全区21座饮用水源水库已全部落实监控安装和规范化防护隔离网设置,开展常态化水质巡查和库面保洁;对全区饮用水源水库周边506个污染源建立普查台账,并全部纳入智慧河长体系监管;在饮用水源周边实施生态湿地修复工程600亩,减少库周农业面源污染;对9座长期饮用水源进行达标整治,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强化水质监测,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结合“党建引领、水价治理”,党员带头宣传管水护水节水知识,对联系的村社加强技术指导,聘请有农村供水经验的专家,对技术人员开展专门培训,并派技术人员经常下基层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