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五里湖畔的梅园水厂,是无锡市第一家自水来生产厂家,建成于1954年5月1日,占地面积200多亩。虽然当年日供水量只有1.06万吨,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水厂供水份额已占据无锡市区的半壁江山。50多年来,这家主力水厂几经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为改善太湖水质,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6699”行动,这家水厂从本月起“退居二线”,开始加工净化太湖水。
为实现功能置换,今年2月起,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就对梅园厂区老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扩大平流式沉淀池、斜管式沉淀池规模,改造加药、排泥等技术设备技术,添加仪器、仪表等净水工艺设施。该水厂原来伸向无锡市区的老式自来水管道逐步进入“休眠”状态,1.7公里的新型调水管道改道,从水厂直接通往五里湖。据了解,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太湖水需先经沉淀池处理后再入过滤池;而加工“半成品”的太湖水,则仅局限于沉淀池,不需要经过过滤池。处理后的水质虽然不能与自来水相比,但与原生态太湖水相比,混浊度大大降低,COD、氨氮、磷等有机物含有量也明显减少,水质可提高一个等级。
无锡市自来水部门有关负责人称,梅园水厂变换“角色”后,原来自来水供给地东片由中桥水厂填补,西部则由锡澄水厂填补。届时,除每天10万吨“半成品”太湖水回灌太湖起调水作用外,仍会保留5万吨自来水供给阳山、陆区、胡埭、藕塘、杨市等地区。明年3月长江供水工程竣工后,梅园水厂将停止供应自来水,从小湾里取太湖水进梅园水厂加工后,全部回流到五里湖内稀释湖水,使太湖水变得更清澈。据了解,这一治水新举措在省内还是首次推出,在国内亦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