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引得甘泉润万家——山西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变迁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山西日报  浏览次数:423
    深秋时节,气温渐低。临近中午,站在自家小院,看着水管里汩汩流出的自来水,贾拉柱满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贾拉柱居住的贾家山村,是河曲县海拔最高的地方,祖祖辈辈因水而困,因水而愁。2016年,深井联村供水工程运行后,村民们告别了“水贵如油”的苦涩历史。

  “以往家里来了客人,宁给他吃一碗饭,也不舍得给他喝一碗水。遇上雨天,水里就混着泥沙,看着脏,喝着苦。”老贾感慨万千。

  饮水安全,实乃民生大事。作为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省份,农村饮水安全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从“饮水安全全覆盖”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我省农村饮水从“面的覆盖”迈向了“质的提升”,广大农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政府主导 攻坚克难

  ——让农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贾拉柱不认识冯培文,他们一个深居晋西北,一个身处晋南。但是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曾为吃水问题发愁,也都为家里通上自来水而欢心不已。

  冯培文是万荣县丁樊村人。“我们村原来吃水可难了,之前水窖里的水不干净,总有一股泥腥味。现在,水龙头一拧,哗哗直流,水量大、水质还好。”冯培文高兴地说。

  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是解决脱贫攻坚“三保障”问题的重点任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考核指标。从2016年起,我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放在了58个贫困县。

  ——在推进方式上,强化责任落实着手,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市县党委、政府扛起重担,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强化责任制的刚性约束。省水利厅对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饮水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问题台账,按照“一村一策”原则,逐村制定解决方案。

  ——在行动目标上,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省水利厅先后制定《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和水利技术帮扶工作方案》和《有脱贫任务县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工作方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饮水安全和水利技术帮扶工作。

  ——在财政投入上,通过财政支持、整合涉农资金、鼓励农民投入等方式,破解资金短缺难题。2017年省级以上农村饮水安全资金70%以上用于贫困县,2018年贫困县省级以上资金比例达86%以上。各市县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2018年市县投资超过7亿元。

  统计显示:2016年—2017年,全省共建设饮水安全工程5186处,改善了241.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今年全省计划建设饮水工程4387处,目前已开工3985处,开工率90.83%。

  河曲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人说这里丰水,有人说这里缺水。

  说丰水,因为紧邻黄河;说缺水,因为用水矛盾突出。在决战贫困的路上,如何保障饮水安全成为一大“硬骨头”。实践中,河曲县通过实施供水补贴,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用水同价“三道保险”,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建成饮水工程151处,解决了11.99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乃命脉,古今皆然。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表示,农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省水利厅将会用最强的力量,攻克最难的堡垒,让农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管护 注重长远

  ——让受益群众能长期喝上安全水

  位于晋北的阳高县,由于丘陵地区水含氟高,部分村庄水质硬的原因,全县1/3的人口喝不上安全水。喝上干净、安全水,成为山区农民的一种奢望。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攻坚战打响后,圆了村民们用上自来水、喝上放心水的梦想。

  “现在村里的水,喝起来甜,不像以前一样发咸了。”在东小村尉大妈家里,她从暖壶里倒了一碗水递给记者说,“你尝尝,这水喝起来不比城市里的自来水差,水费也不贵,平均每人每月不到2元钱。”

  对尉大妈来说,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便利的自来水,很是舒心。但她所不了解的是,和用水方便同时提高的还有用水安全。

  县水利局局长刘兴明介绍,自从装了除氟净化水处理设备后,现在县里入户的自来水全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

  通水,不是简单的引水下山、接水入户,必须思虑周远,质效兼顾。在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上,我省以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不断探索。

  创新运管机制。针对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出台《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督促市县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维养资金,健全运管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提升水质保障。2016年,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检测单位、检测指标、检测频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区)建立了完整的水质监测体系,根据检测结果,制定解决措施和办法,全力保障水质安全。2017年以来,年均集中培训检测人员400余人,年均检测水样近3万份。

  加强行政监管。坚持“专人包片、领导督办”,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督导检查考核机制,以督查促进整改,以考核倒逼加压,确保各项工作真落地、见实效。2017年,重点对脱贫县和深度贫困县开展了联合督察,对全省进行了考核评估。今年8月,对43个未脱贫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督导检查。

  围绕解决管护难题,各地频频出招发力,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的管护格局逐渐清晰。

  左权县建立健全以管护责任人落实、水费收取、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筹集为重点的管护机制,增强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主体自身“造血功能”,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和长久发挥效益;中阳县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县财政投入148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248个,实现饮水工程全部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建得起、管得住、用得好。

  因水而活 借水生财

  ——让人水更和谐乡村更靓丽

  从“无水喝”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一处处饮水工程不断在三晋大地上铺开,因水而活、因水而变的故事不断上演。

  走进阳高县上马涧村一个农家小院,主人孙贵连正在自来水管前接水,听到记者问水质,他说:“以前我们喝的都是高氟水,小孩一长乳牙,牙就开始发黄,村民们戏称‘难以启齿’。现在我们喝的是放心水。哗哗的自来水,就像甘泉一样,滋润着乡亲们,也去掉了大家的一块心病!”

  在隰县龙泉镇上留村,以往一遇干旱,都要到1公里之外去挑水、拉水,村民们吃尽了苦头。

  “有了自来水,我们不再去外面挑水,还用上了洗衣机和太阳能,生活方式都发生改变啦!”村民马玉生说。

  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隰县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不断加码。县水利局局长王文涛说,自古以来,水只能往低处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居住在干涸旱塬上的百姓亲眼见到了水往高处流的场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甘甜的水,喝在嘴里,喜在心里。记者发现,饮水安全工程不仅为老百姓送来了健康,也让不少农民借“水”生财。

  被饮水难题困扰多年的交口县石口乡黄崖村,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去年9月供水时,小山村沸腾了!

  从挑水中解放出来后,村民米继旺种地之余打点零工,每年收入万余元,家里还配上了热水器。“以前老井在村外,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拉水,一趟需要半个多小时,费事又费力。通了自来水,等于省了一个劳动力!”

  米继旺告诉记者,自来水也让村里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了,养殖户再也不用为牛羊喝水而发愁了!

  水兴百业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结合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地的乡村振兴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有了水,农户就把改厕、改灶、改路结合起来,很多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水的问题解决了,就抓住了摆脱贫困的牛鼻子!省水利厅供水排水处处长石生新表示,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解放了农村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带动了农民种养结构调整,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潺潺水声,流淌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甜甜福水,荡漾着农民幸福快乐的笑声,水声笑声相互交织,描绘出三晋儿女奔小康的美丽画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