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天津市长戴相龙在发言中介绍了天津水资源利用和节水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天津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节水工作,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通过政府推动、市场配置、科技节水,努力做好全市节水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我国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天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引滦入津和引黄济津外调水源,基本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据了解,目前本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5%,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日供水量从1999年的220万立方米降至了151.7万立方米。
天津市一直坚持用规划统筹节水工作,制定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用水指标、水资源管理、科技支撑和政策法规体系。坚持节水管理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实施,优化配置全市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004年,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用水量却仅占40%;农业总产值比2003年增长5.3%,用水量却没有增加。天津市坚持依靠政策法规规范节水工作,将节水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促进了全社会科学用水、文明用水和节约用水。
在节水工作中,天津市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用户定额指标体系,明确全市总用水量和各地区、各行业用水指标;颁布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3个地方标准共404项定额。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6次调整自来水价格,特种行业水价提高到每吨18元,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通过差价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并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尝试对节约下来的用水指标进行有偿转让。
天津市把科技进步贯穿于节水工作全过程。“十五”期间,投入工业节水专项资金2.1亿元,取得节水科技成果200多项,完成膜生物反应堆等一批国家级节水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2001年后新建生活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2004年,工业冷却循环水浓缩倍率由2.0提高到3.5,直接利用海水量14亿吨,海水淡化能力达到500万吨,600多万平方米住宅实现中水入户,约6000万吨再生水用于生态环境。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0%以上,年节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