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水企竞争喜好以水源地打造其品牌形象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20  来源:新浪网  浏览次数:615
????天然水、矿泉水与纯净水相比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属于资源型产业,因此整个产业链条的配置向上延伸到了水源供应的产业化问题。 ????众所周知,葡萄酒行业有个原产地制度,带有原产地标识的产品既有独特风格的含义,也有品质保证的意味,同时还能得到国家对其品牌的规范与保护。

????经过第二次水战的洗礼,拥有资源优势的饮用水企业开始意识到水源地的开发并不仅仅是产业链的上游竞争力,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到销售和消费环节。在天然水、矿泉水渐渐风行之际,水源地在水企竞争和生产中越来越有“核心”之感。而新国标又有在包装上标注水源地的要求,使得瓶装水出产地的重要性又有所增加,有点类似于葡萄酒原产地标识的味道。

????由于水源地开发往往由政府牵头管理,并形成规范、完善的水源开发保护责任体系后企业方能获得资源开发权,因此对企业而言需要付出的不仅是不菲的成本投入,还需要企业具备精准的战略眼光,以及巧妙的经营手段。

????竞争核心:水源地为营销服务

????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0.8%的世界第一高端品牌依云矿泉水是一个成功的以水源地打造品牌形象的典型案例。依云镇,阿尔卑斯山脚下一个本不起眼的法国小镇,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成就了依云矿泉水的200年传奇,坊间戏言:“阿尔卑斯山的雨水流到依云变成了高品质矿泉水,流到日内瓦和洛桑却什么也不是。”

????“事实上,如果仅仅将水源地作为矿泉水标签上的水体出处的标签文字来使用,绝对是一种品牌资源的浪费。”四川蓝剑饮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一民曾对记者感慨,而当时蓝剑刚刚拿下了中国矿泉水之乡的水源开发权,开发埋于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下深处的冰川时代冰碛冰水堆积层水源,并将产品命名为“冰川时代”,拿定主意大打水源牌。

????由于农夫山泉多年来的宣传攻势,水源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继农夫山泉之后,蓝剑也迈出了以水源地形象塑造品牌的步伐。

????“在品牌密集、市场竞争激烈的瓶装水市场,市场格局基本成型,蓝剑如果按常理出牌,通过空投等宣传手段来表现品牌,基本没有胜算。”四川经销商李迎红总经理表示。

????而营造无污染、天然、珍贵的冰川时代水源概念“一直是我们企业的宣传重心”,蓝剑饮品集团王小姐称,这几年蓝剑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围绕水源地概念,打造了一系列公关活动。2003年,蓝剑·冰川时代矿泉水上市初期,蓝剑举办了川粤沪女子登山暨科考探险挑战赛;2004年,蓝剑倡导组织了四川矿泉水联盟,并发起“百万水票大置换”,达成了良好的市场培育效果;2005年,蓝剑举办“蓝剑·冰川时代水之声主题音乐会”,邀请国际上知名的古典音乐人为消费者奉献音乐艺术,提升品牌形象品位。

????生产核心:提升产品品质

????多年前,可口可乐中国区前总经理鲍尔曾问农夫山泉老总钟--:“中国人可以为水的好坏多付钱吗?”钟--当时的回答没有流传下来,由此可以料定这个回答不会很有底气。对于当时消费者而言,味如白开水的瓶装水远不如一瓶有味的汽水好喝,那个时代正是以两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行业的黄金期,牢牢占据了80%以上的饮料市场份额。

????但在那以后不久,法国依云矿泉水开始以“高昂”的价格在中国疯狂地攫取利润,占据酒店、会所甚至普通超市。如今你随便到任何一家大型卖场,进口、国产的高端矿泉水已不下十余个品牌,中国瓶装水的高端时代即将到来已不再是传说。有数据显示,中国矿泉水市场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递增,2010年我国矿泉水消费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吨,2015年将达到每年2000万吨,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现在业内讨论的话题已经变成“中国消费者为什么会为好水多付钱了?”

????“基于产品本身的高品质以及资源的珍稀性,我们对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的市场定位为高端的‘享誉全球的国际品牌’。”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市场部负责人燕紫告诉媒体,也告诉了消费者多付钱的理由——由于水源地位于西藏唐古拉山脉南段海拔5100米无人地带,作为开采、运输、物流等综合成本较之一般饮用水更为昂贵。

????业内人士认为,水源稀缺性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决定了产品趋向高端市场的必然性,同时也间接催生了高端饮用水产业的发展以及高端消费市场的成型。

????争夺水源地将成为业内焦点吗?

????虽然水源地悄然成为矿泉水企业热门的营销内涵,但水源地并非瓶装水最终的市场营销解决方案,若缺乏理智的市场判断和完善的品牌战略,水源地的种种“卖点”最终将沦为市场一厢情愿的短线“噱头”。

????首先,中国矿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已勘查评价、鉴定过的矿泉水水源地共计4100多处,而全国有矿泉水企业1200多家,年开采矿泉水资源量达1000万吨。但全国市场上真正形成强势品牌的仅有农夫山泉、乐百氏、娃哈哈等寥寥几家。这充分说明矿泉水市场远未成熟,在水源地的开发和利用上效率显得低下。

????其次,借力整合水源地资源来打造品牌形象是一招妙棋,也是寻求与纯净水等形成差异化的蓝海营销方案,但如果没有相关的市场培育和品牌战略系统支持,无论如何夸大、渲染水源地资源优势,也无法令消费者形成强烈的购买冲动,毕竟矿泉水的价位体系与纯净水相比并不占据优势。

????第三,要获得稀缺优势水源,对企业的成本投入是个考验。除了先期不菲的开发成本外,还面临着比其他品类饮用水更为艰巨的成本压力。由于很多稀缺水源地偏于一隅,仅物流成本一项便成倍增加,并且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必须放弃走量盈利的传统瓶装水销售模式。据估计,矿泉水的销售成本比其他饮用水成本至少高出50%以上。中国矿业联合会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雷曾说:“西藏冰川矿泉水公司很有勇气,投资5亿元用来开发5100冰川矿泉水,作为一个新品牌,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廖雷所说的风险,对于多数新兴品牌来说同样存在。

????由于目前瓶装水市场价格战、营销战层出不穷,过分同质化的市场竞争将会导致部分有实力的瓶装水企业为寻找市场蓝海,而把焦点转向水源地,不惜千金大打营销牌。但若仅仅将其作为营销因素来考虑,不但有可能令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从投入产出比来讲,也并不合算。

????不过,在水战的持续作用之下,弱碱性饮用水颇有大行其道之势,这将让整个饮用水行业更加关注整合、打造水源地这一上游产业链。由于水源地不可能无限量开发,加之开发的成本明显是一道不低的门槛,若水源概念进一步深入民心,则有限的水资源将可能成为划分行业新版图的一把利刃。至于水源地能否与原产地相提并论,则还有待时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