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涨势渐明”
广东和广西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开展近一年后,12月1日北京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售价统一上调。这一年,江苏、湖南部分地区先后试点阶梯气价。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进行不同模式的探索,价格涨势渐趋明朗。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指出,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特别是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按国产气价格亏损销售。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研究建立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等。
王震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一年后,将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但下一步改革不会简单推广两广办法,新机制的推出将延续此前油、电等价格改革基调,以稳为主,平衡生产商和用户各方利益,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
专家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或许会出现调整。
可以想见,由于国内天然气用户承受能力有限,完全理顺天然气价格还需要一个过程。
油价改革“与税费联动”
2012年,中国成品油价格经历了现行定价机制出台以来调整最频繁的一年,经历了四升四降八次调整;也见证了中国成品油价格全面进入“8”元时代的历史高点。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说,2012年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正常按时调整,消费者也经历了价格最高点,这为下一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进行了较好的实践准备和舆论准备”。
迄今为止,期待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尚未推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国际油价相对较低,国内物价水平较温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推进的好时机。
业内普遍预计,挂靠油种调整、调价周期缩短、与国际油价更紧密接轨,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多位权威专家表示,在价格改革推进过程中,消费税的税额可以考虑调整,使成品油价格更直接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损害成本。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提高税额替代收费的方式继续推动收费公路的公益化,全面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乃至其他公路的收费。
“水价提升是趋势”
今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启动了水价调整。水价调整如何不加重低收入人口负担,成本公开制度如何建立,用水安全如何保证等问题渐入公众视野。
王震预计,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将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水价改革和电价改革有一定相似性,须兼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基本消费保障两方面。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当前中国居民用水价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3%至5%,福利性的低水价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傅涛认为,面对污染的水源、落后的设施、越来越高的水质标准,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健康角度,水价提升都是趋势。但理顺水价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完善绩效管理,控制成本;二是完善对贫困群体的补贴机制。
广东和广西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开展近一年后,12月1日北京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售价统一上调。这一年,江苏、湖南部分地区先后试点阶梯气价。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进行不同模式的探索,价格涨势渐趋明朗。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指出,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特别是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按国产气价格亏损销售。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研究建立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等。
王震说,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一年后,将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但下一步改革不会简单推广两广办法,新机制的推出将延续此前油、电等价格改革基调,以稳为主,平衡生产商和用户各方利益,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
专家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或许会出现调整。
可以想见,由于国内天然气用户承受能力有限,完全理顺天然气价格还需要一个过程。
油价改革“与税费联动”
2012年,中国成品油价格经历了现行定价机制出台以来调整最频繁的一年,经历了四升四降八次调整;也见证了中国成品油价格全面进入“8”元时代的历史高点。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说,2012年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正常按时调整,消费者也经历了价格最高点,这为下一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进行了较好的实践准备和舆论准备”。
迄今为止,期待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尚未推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目前国际油价相对较低,国内物价水平较温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推进的好时机。
业内普遍预计,挂靠油种调整、调价周期缩短、与国际油价更紧密接轨,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多位权威专家表示,在价格改革推进过程中,消费税的税额可以考虑调整,使成品油价格更直接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损害成本。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提高税额替代收费的方式继续推动收费公路的公益化,全面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乃至其他公路的收费。
“水价提升是趋势”
今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启动了水价调整。水价调整如何不加重低收入人口负担,成本公开制度如何建立,用水安全如何保证等问题渐入公众视野。
王震预计,实施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将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水价改革和电价改革有一定相似性,须兼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基本消费保障两方面。
清华大学水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当前中国居民用水价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例不到1%,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3%至5%,福利性的低水价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傅涛认为,面对污染的水源、落后的设施、越来越高的水质标准,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健康角度,水价提升都是趋势。但理顺水价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完善绩效管理,控制成本;二是完善对贫困群体的补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