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烟台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今冬明春期间,力争兴建各
类水利工程3859项,改善农村自来水工程惠及536个村庄、40.2万人。到明年年底前,全面构建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重点,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加大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设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意见》指出,今冬明春期间,力争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859项,治理河道187条219.7公里,改善农村自来水工程惠及536个村庄、40.2万人;扩大改善水浇地50.94万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30.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4.43平方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12.65亿元,投工457.1万个,工程量1867万方。
《意见》明确将推进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将河道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水、休闲等多方面功能。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开展河道入海口综合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升水利工程抵御水旱及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
加快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进程。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以乡镇驻地为中心和以水库为水源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特别是沿海海水入侵区、水源污染区,要重点实施规模供水,彻底解决因水污染而引起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设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逐步开展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
建立应急水源储备制度
推进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组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苹果、大樱桃、葡萄、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微灌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大力普及果园管灌技术。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推进水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统一起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突出抓好国家、省、市资助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促进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构建一批跨村、跨乡镇、跨流域的骨干工程,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综合治理,改善和恢复地下水生态环境。
构建基层水利体系
《意见》要求进一步探索政府和社会联合办水利的路子,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加强水利规费征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各项水利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到明年年底前,我市将全面构建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重点,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加大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类水利工程3859项,改善农村自来水工程惠及536个村庄、40.2万人。到明年年底前,全面构建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重点,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加大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设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意见》指出,今冬明春期间,力争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859项,治理河道187条219.7公里,改善农村自来水工程惠及536个村庄、40.2万人;扩大改善水浇地50.94万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30.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4.43平方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12.65亿元,投工457.1万个,工程量1867万方。
《意见》明确将推进河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将河道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水、休闲等多方面功能。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开展河道入海口综合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升水利工程抵御水旱及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
加快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进程。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以乡镇驻地为中心和以水库为水源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特别是沿海海水入侵区、水源污染区,要重点实施规模供水,彻底解决因水污染而引起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设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逐步开展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
建立应急水源储备制度
推进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组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苹果、大樱桃、葡萄、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微灌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大力普及果园管灌技术。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推进水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统一起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突出抓好国家、省、市资助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促进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构建一批跨村、跨乡镇、跨流域的骨干工程,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综合治理,改善和恢复地下水生态环境。
构建基层水利体系
《意见》要求进一步探索政府和社会联合办水利的路子,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加强水利规费征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各项水利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到明年年底前,我市将全面构建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重点,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加大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