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重庆“三策”科学抗洪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1  来源:  作者:无  浏览次数:233
      7月以来,无论是在面对长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洪水,还是在琼江、南河等中小河流洪水中,尤其是7月23~26日长江干流遭遇31年来最大洪水,重庆受灾害损失相对较轻且未造成人员伤亡,成为今年长江防汛工作中的亮点。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重庆持续完善了三方面工作:其一,完善雨情水情监测网络,提高防汛测报、预警精准度和时效性;其二,构建完整的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实现高效抗灾救援;其三,强化江河堤防等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汛基础能力。

  “雨量、水情监测预报是科学应对江河洪涝灾害的前提。”重庆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说,7月以来,重庆应对相对从容,有大汛无大灾,主要就是依靠完善的水文测报系统准确预报,及时预警。

  据他介绍,在2010年之前,重庆长江永川至主城140多公里江段,只有朱沱、寸滩两个水文站点,由于水文监测密度较小,一些防洪重点部位洪水水量、水位情况靠推算,误差较大。为提高长江干流水情监测预报能力,截至去年底,重庆先后在江津、巴南、朝天门、菜园坝等重点防洪地区新建自动水位监测站,使水情测报能力显著提升。

  新建站点在今年洪峰预报预警中就发挥了效用:7月21日8时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依靠沿江分布的水情、水位监测站点收集数据信息,提前72小时发布朱沱、江津、菜园坝、磁器口及寸滩站重要洪峰预报;23日凌晨2时,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洪水预报,向江津、永川等11个沿江区县发布江河洪水一级红色预警,同日16时发布防汛二级响应;23日夜至24日上午,31年来最大长江洪峰逐次通过朱沱、江津、巴南、菜园坝、寸滩等站点,由于人员避让、物资转移及时,洪水未造成一人伤亡。

  “这轮长江洪峰预报预警信息与洪峰实际来临时间、水情特征等基本一致,准确预判了洪水淹没区域,提高了人员物资转移的及时性和科学性。”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王世平同时告诉本刊记者,在准确测报长江洪水水情的前提下,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据此积极向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协调,对长江洪水进行统一调度,加大三峡工程下泄流量。

  重庆市水文局局长舒金扬介绍说,目前重庆已建成水文站20个,水位站119个,38个沿江河县城实现了洪水预报,“江河水情监测手段全面实现自动测报,水文气象耦合、数学模型及异地视频会商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预报精准程度和时效性得到很大提升。”

  应对此次江河洪灾中,重庆市目前已建立起来的各级防汛抢险组织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重庆已在38个区县、近1000个乡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村社建立了防汛抗旱组织,基本已建成“市-区县-乡镇-村社”四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韩正江说,重庆市还依托市级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和由8000余人组成的38个区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分队及2225支专群结合的抢险队伍,共同应对洪涝灾害。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凤说,防汛抗洪的重点和薄弱点在乡镇一级,抢险救灾的主体和主要力量也来自乡镇,建立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符合自然灾害发生和救助的客观要求。

  洪灾中,重庆江津区白沙镇受灾尤为严重,该镇5个社区、3条主要街道被淹,积水最深地方达到8米。“为应对灾情,当地在白沙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启动防汛一级响应,协调落实救灾资金500万元,提前搬迁店铺1085户,转移安置人口达3.5万人。”江津水务局副局长吴元江告诉本刊记者,该镇抢险部门专门组织人员深入偏远农村,通过广播、短信甚至敲锣等方式,及时将汛情通报给群众,并组织转移撤离。

  7月24日上午,31年来长江最大洪水通过重庆主城寸滩站,洪峰水位达到186.79米,超过保证水位3.29米。本刊记者在重庆朝天门、南滨路等地看到,在长江堤防保护下,虽然过境洪峰水位高,重庆主城除菜园坝竹木市场、磁器口等部分地势较低的区域被淹外,其余地区并未受到洪水影响。重庆巴南区长江堤防鱼洞段,在此次防御洪水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据巴南区水利局统计,通过该段堤防拦水,巴南鱼洞城区转移人口从8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房屋受淹量减少500多座。

  据重庆市水利局基建处统计,近年来,重庆加大堤防工程建设投入,累计建成达标江河堤防达到269公里。重庆主城江北、渝中、沙坪坝、南岸建成了50年一遇城市堤防,潼南、江津、合川(部分)、北碚等区县建成了20年一遇城市堤防。

  同时,近年来重庆也新建一大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完成了2200多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暴雨洪灾中也有效拦蓄了洪水。各项工程性举措多管齐下,确保了今年江河洪峰在重庆境内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