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具备106项检测能力
“从7月1日开始,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检测指标由原来的35项提高到106项。”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106项指标中有42项是常规指标,64项是非常规性指标,对饮用水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新的标准,我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省疾控中心已经具备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合肥市疾控中心也将在近期实现全部水质指标检测能力。但是,其他的地区还不能达标。”他表示,接下来,我省将加快提高监测能力,力争其他15个市在2015年之前提高相对应的指标。
在他看来,我省还需要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的频次。“监测一份水需要800块钱左右,全省目前一年投入1000多万,投入率还不够,需要增加投入,增加监测频次和覆盖面。”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明显
在威胁饮用水安全的因素中,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省严格实行“对症下药”的策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据悉,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了试点,通过测定土壤现存养分含量,制定施肥方案,指导农民按照配方施肥。“截至2011年,我省测土配方施肥的面积已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5%以上,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化肥的投入量。”
此外,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我省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目前,已经禁用的23种高毒农药已经退出了生产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减轻农药对水环境的压力。农药的使用量也降低了20%以上。
控制使用深层地下水
“超量开采地下水,不一定会引发地面的沉降,但是长期的超量开采地下水,并且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一般都会引发地面沉陷、地质灾害。”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安徽省及沿淮地区地下水保护相关规划,要求重点用地表水、浅层水,控制使用深层地下水。”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控制深层水开发。“我们正在研究加强深层水进一步向上开采的控制指标,建议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和地下水位的双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