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我国海水淡化扶持政策亟待落实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无  浏览次数:253
    试想未来源源不断的淡化海水将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近,从自来水饮用到农作物灌溉,或许有些人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为何从我这代人开始就要喝海水?而主导的相关部门对此或许也难下决心。

  未来我国高耗水仍难以避免,需要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为此,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海水淡化设备60%至70%为国外进口设备,核心技术仍被外国掌握。

  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佃章2009年曾完成一项4800吨/日产能的膜法海水淡化工程。他说,工程中关键的动力系统都从国外进口,主要是高压泵、能量回收器以及反渗透膜。当时为了推广国产设备,杨佃章特意在这套工程的两组设备中分别使用了国产的反渗透膜和进口的反渗透膜,之后通过比照发现国产产品的透盐率和膜强度的衰减等指标与国外仍存有差距。

  但是经过这组对比,杨佃章也意识到,虽然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若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加紧研发,寻求技术突破并开拓市场,赶上国际水平实际上并不难。

  杨佃章说,技术差距终归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目前没有一家国产的核心技术能在大型工程中被实际应用,但如果市场需求产生后,技术上很快就能赶上国际水平。这些关键部件本身的核心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是材质起了很大作用,因为海水的腐蚀性相当大,泵阀材质非常重要,而结构并不是很复杂。因此,只要通过不断研发,将工程造价降下来,则整体水价也就会下降,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使海水淡化得到发展。

  除此以外,专家指出,我国还可以考虑推动海水淡化企业“走出去”,使我国公司工程队伍得到锻炼,在积累工程经验的同时提升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开拓。阮国岭说,天津已有公司尝试这种合作,目前已在非洲吉布提尝试初步建设日产能4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可以解决当地五分之一人口的用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