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绿色奥运的传承 "可持续"是口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01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  作者:马艺华  浏览次数:213

还是在十多年前北京申办29届奥运会的时候,那时作为体育记者的我跑惯了赛场、健身场所,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频繁穿梭于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方庄供热厂之类的与体育毫不搭界的单位采访。 

污水处理能力涉及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方庄地区的冬季供暖从烧煤到用天然气,减少了大气污染,这些都与环保有关。“办一届奥运会,为什么要在这些‘旁枝末节’上‘较劲儿’?”在随同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和北京奥申委相关领导的多次视察的同时,我当时心里还总有点犯嘀咕。 

我的这种心态在当时环保意识还很薄弱的中国,应该是很正常的。那时候哪有大气污染指数?那时候哪有垃圾分类? 

然而任何一届奥运会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世界发展趋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这一阶段全世界都全神贯注的大问题,一届全球瞩目的奥运会自然要与之紧密相连。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各届奥运会的筹办看,各国都朝着建设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较少考虑这些建设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给主办城市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也直接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发展。进入80年代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都开始重视环保问题,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成立了环境委员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幽雅的条件,1999年《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获得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 

由此可见,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届由各国优秀运动员会聚一起较量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它还负有提倡国际主流思想、提携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重任。国际奥委会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新倾向和对申办城市环保问题的新要求,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申办城市、申办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举措。比如北京的污水处理率从1990年不足5%提高到2002年的47.7%。按照《奥运行动规划》要求,到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北京要建设完成9座污水处理厂、1000公里污水干线、9座再生水回用设施和4座污泥消纳设施,总建设资金约120亿元。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8%。 

随着迎接奥运会的热情在中国的不断升温,绿色奥运也成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不仅给奥运场馆内外,也给整个中国内地带来了建设中环保意识的逐渐确立及巨大变化。这种意识和变化也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 

“可持续”是负责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总监奈特的口头禅。据她介绍,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伦敦奥运会的可持续性,他们在北京奥运期间就“相互取经”,下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里约热内卢也已和伦敦有了很频繁的接触。她说,伦敦和其他奥运城市之间除了交流经验,还“循环利用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可再生资源,打造成可拆卸再用的体育场馆新功能。再比如伦敦把有100多年历史、维多利亚时期的污水净化为奥运村冲马桶的水,并用于公园的灌溉,这与北京当时的做法如出一辙。 

从环保上对奥运举办城市进行考量,已经成为当前奥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北京奥运会把中国的环保事业推进了一大步,也必将对正在举办奥运会的伦敦起到积极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的发展传承,奥运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伦敦这两个最近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这方面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