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会同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近期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全国484个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共133个,只占调查样本的27.5%。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姬鹏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阶梯水价的第一阶梯是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用水量,但现状是基本水量覆盖了95%以上的居民,绝大多数用户都在其范围内,致使阶梯水价没能发挥出节水的作用。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保障基本生活用水价格合理,并维持相对稳定,但价格总水平要反映用水成本,多用水多负担,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新政策将缩小基本水量的覆盖范围,从目前的95%逐步调整到80%。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负担得起的同时,促进节约用水。
有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人士也表示,水价改革推进较慢,并非因主管部门不努力,也有消费者接受程度的问题。从水务企业的角度来讲利润越高越好,但水不是简单的商品,不能完全按市场化的原则思考改革。
而且在“九龙治水”的体制下,外调水、本地水、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回收、海水淡化等都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么多水资源类型的合理配置安排已经不是简单的成本核算问题。这也就奠定了水务复杂性的基础,不能仅仅靠提高水价。
“水价改革的路虽然很难走,但肯定要走下去。”该价格司人士说。他表示,阶梯电价实行后,国家发改委对完善阶梯水价进行了调研,认为对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对生产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这些制度落实好的话,水资源的价格杠杆作用就能得以发挥。
超定额累进加价在概念上与阶梯水价相似,如果阶梯水价在全国推行,其将成为未来水价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