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水务一体化 关键是淡化产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22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582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宁)为破解严峻的水务危机,东莞已经把加快水务改革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昨日,市水务局联合市科协举办了东莞“水务大改革大发展对策研讨学术沙龙”,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水利专家学者,对当前东莞水务工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支招治水方案。

  治理内涝:想一切办法增加调蓄水功能

  对于城市内涝的整治,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城市内涝有历史的因素。“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内涝经济,治理内涝不可能像西方一样,将下水道拓宽到两辆汽车能同时开过,那样耗费的资金很大,对政府的压力也很大。”

  他建议,要通过机制的引入减少经济的投入,让运营管理优于建设,比如深圳龙岗,5000多公里的管网是委托专业公司管理的,何时排泄等要有专业管理,可供东莞学习。

  “虽然城市内涝不可能完全解决,但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琪说,今年很多国内很多城市都可以“看海”,目前,只要日超200毫米降水,城市都会内涝严重。

  所以,在城市建设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调蓄水功能,地表河流以及小湖泊就要保留,多建绿地;在城市低洼处不可以建重要工程,可以考虑低洼处建公园停车场等,洪水期时可用作蓄水用;选择透水性强的地砖,如用石子铺路,下雨的时候,水能够直接渗透到地下,增加了地下水。

  水价调整:召开听证会不是有效沟通

  目前,东莞的水企运营困难,有消息透露,明年会适当地提高水价,水价问题让社会公众对水务行业形成了极大的关注。

  傅涛说:“水价不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供水是公共服务,是基础建设,国家物价局也不允许水价过高。”他认为,提高水价不仅仅能补充政府财政的不足,还利于改变东莞的产业结构。如果东莞的水价比其他城市低,耗水行业会涌到这里来,实际上对东莞当地环境不利。而且,水价过低,水质很难保证,所以水价的原则是要跟当地的经济水平、定位相一致。

  如何做到水价上涨而老百姓不反对?傅涛说,有效沟通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这个行业在水价的问题上很少主动沟通,没有营销部门。石油部门涨价前是需要统一部署的,要宣传电力紧张、煤油涨价。但地方政府自来水公司就想着把物价局搞定了就提价,忽略跟老百姓的沟通。”

  傅涛说,召开水价听证会不是沟通,一般来说赞成的人不会来听证。水价是政府、企业、老百姓三方的博弈。让老百姓接受涨价,需要把供水行业的现状、问题,坦荡地与老百姓沟通,要让社会知悉,价格决定了水质、服务、安全性。他说,媒体就是一个好的沟通平台,因为现在的媒体已经非常理性了。

  水务改革:注重公共服务 强化社会管理

  东莞现有市镇村三级水厂,产权关系复杂,管理混乱,水务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傅涛说,水务一体化在东莞大市区已经形成,而在镇村还没有完成。水务改革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加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水资源;二是注重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

  “东莞有些镇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已经建立一些水厂,并有了自己的水资源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统一管理?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淡化产权,镇村的私人自来水厂等设施建设,能收归共公有就收回来,收不回来的就不强求,产权归私人。供水公司要明确产权和责任的关系,产权归你,但是首先强调的是责任,而后才是利益。”他说。

  (王宁)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