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北京用水再度告急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9  来源:《财经》杂志  浏览次数:197

  北京用水再度告急。

  7月上旬至8月下旬,河北省紧急援京1.2亿立方米水,其中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王快水库直接调水1亿立方米。水利部水文局网站上截至8月9日的实时数据显示,王快水库的蓄水量为3.347亿立方米。意即此次调水,王快水库贡献了将近全部蓄水量的三分之一。去年北京从河北调水3亿立方米。

  “这些水就如同从弱者身上抽的血。”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原局长吴梦哲在提及保障北京用水时,如此比喻。

  作为目前北京调水主力的河北省用水亦捉襟见肘,该省水利厅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如此大规模的调水,虽然还不至于影响到周围百姓的饮水安全,但对农业灌溉和白洋淀、衡水湖等湿地的当年补水会产生一定影响。

  而这1.2亿立方米水,于北京而言,仅支撑十几天即会告罄。北京市人口数量逼近2000万,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远低于人均2000立方米的国际标准。1000立方米已是警戒线,500立方米是极度缺水,300立方米以下属于危及人类生存生活底线的灾难性标准。河北省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亦处于这个灾难性标准之下,最近十年,该省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

  京冀这两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都在期盼着南水北调工程早日贯通。按照南水北调水资源分配指标,北京、天津每年各为10亿立方米,河北省每年将获30亿立方米。在河北,不但希望藉此减轻自身向北京、天津调水的压力,更想以此为契机改变当地的水环境。

  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贯通渐近,京冀之间的水资源矛盾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南水北调全线贯通之前,河北相对于北京,承担着必保首都供水的政治任务,因此多年来只能配合和服从;而在工程贯通之后,河北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合理地获得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为此,保定和石家庄两地分别展开了造湖运动、大水系或环城水系工程。

  但这些举措除了改变自身水环境的合理诉求外,不能摆脱为争夺南水北调未来水源的盲动嫌疑。

  与此同时,北京的用水量在迅速增长,南水北调究竟能否一改京城缺水的局面,亦值得商榷。

  京冀为邻互相依存,一方面纠结于极度缺水困扰的水资源格局,一方面又盲目乐观于水环境改善构想。两个账本,都因缺水而变得苦涩。

  京冀供调难平衡

  77岁的魏智敏长期工作于河北水利建设一线,他清楚地记得,1958年,他曾经从天津出发坐船到达河南省的安阳市,当时保定、石家庄和邯郸等地亦通舟,仅京津冀境内的航运里程就有3100多公里。而如今,他摇头不已,感叹“十河九干、十河九污”。

  1998年河北省的用水量达到高峰,年用水量达230亿立方米,是此前的5倍。然而用水量急剧上升,降水量却下降。由于地表水供不应求,转而超采地下水。虽然河北每年自身超采40亿到50亿立方米地下水,但并不能免为北京、天津供水之责,每年需给京、津输水19亿立方米左右。

  尤其是近几年,库容相对丰盈的河北保定境内的王快水库一直是北京调水的主力。2011年、2010年,王快水库向北京供水总量都在1亿立方米左右。此外,王快水库还承担着淡水资源更加匮乏的沧州等地区的饮用水和灌溉供水,在干旱期,还要承担远至张家口和承德的灌溉供水。

  魏智敏说,为补充河北省自身的水需求,每年冬季,河北省还要花费6000万元左右,从山东买黄河水。这些水,主要用来补给白洋淀、衡水湖,以及冬季农业灌溉。

  为保证北京密云水库的水质和库容,河北省承德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稻改旱”项目。今年5月17日,北京市与承德市再次续签该项目的协议。据承德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实施四年来,目前共节水达1.75亿立方米。项目涉及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的24个乡镇,“稻改旱”面积7.1万亩。2007年按照每亩450元的标准给予“稻改旱”农民“收益损失”补偿,补偿资金计3195万元。2008年至2010年,每年每亩补偿标准提高到550元,每年补偿资金为3905万元。

  除承德,河北张家口等地也陆续实施了“稻改旱”,赤城县的3.2万亩水稻田亦改种玉米。

  除了严禁种植水稻,农民为获取补偿款还要满足一个验收标准,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有毒农药和化肥。

  据河北省当地媒体报道,实际上“稻改旱”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域范围内的农民并没有因此增加收入,反之,如赤城县的一个乡每年相对项目实施前,还要亏损几百万元。

  河北虽付出良多,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务的艰难日子。

  北京预计近期中心城区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缺水局面。防患于未然,今年6月3日,水利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011年度河北省所辖四水库(岗南、黄壁庄、王快、安格庄)向北京调水协调会。

  本次调水为第三次临时应急调水。除了王快水库输水1亿立方米外,其他水库后续放水量为0.2亿立方米。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俞亚平表示,按照北京市目前36亿立方米的年用水量,一个月用水量在3亿立方米左右,因此此次应急调水量只够北京用十几天。

  在每年需水36亿立方米中,北京自身能够解决约21亿立方米,其间缺口为15亿立方米,但是水利部协调借来的水不足10亿立方米,并不完全满足缺口,此举亦逼迫北京水务部门采取集雨、节水等多种措施。近两年北京基本要有8亿立方米的再生水来支撑水务运营,在北京城区的一些新居民区都有两个水卡,其中之一就是中水用水卡。为了推广和鼓励使用再生水,北京将再生水价格维持在1元/立方米,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免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于北京雪上加霜的是,自1999年以来,连遇11年干旱。据统计,北京市2009年全年可利用水资源量削减到不足20亿立方米,少于1999年-2007年连续九年干旱的26亿-28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多年平均38亿立方米的53%。

  由于连续高温天数较多,北京城供水总量和日高峰均超出历史水平。水务部门预计今年夏季市区最高日供水量将达到297万立方米,这与市区30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极限仅“一步之遥”。

  重压南水北调

  北京市用水缺口的主要解决方式有两种:通过抽取地下水和境外调水。但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因为河北等地的用水持续极度紧张,境外调水难度越来越大,水资源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地下水的开采一直超标,京南地区地面沉降呈明显态势,实难持续抽取地下水。

  在河北省保定市水利局原局长吴梦哲看来,即使河北省把保障北京用水放到一定高度,即使调水价格按照市场水平支付,一旦真的到了“山穷水尽”,京冀之间的水资源之争必然加剧。

  河北多地的用水困境,原本预计于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日或可缓解,但工程被延期至2014年。这让本应在2010年就可以喝到来自河南、湖北交界处的丹江口之水的北京,只能继续依靠河北水源“解渴”。

  配合和保障北京用水是国务院本世纪初协调确定的原则,因此,河北省只能从大局出发,服从这一原则。调、供关系中,河北省的弱势地位显而易见。河北省水利厅的一位官员介绍说,如何减轻自身压力,只能寄望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全面贯通。

  自2008年9月始,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已两次完成调水入京任务,累计调水量达8.85亿立方米。京石段工程正是为保证北京供水安全率先建成的工程,该工程起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古运河枢纽,终点为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全长305.9公里。

  这8亿多立方米的调水按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由北京向河北等地结算。但卖水并非河北所愿,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告诉《财经》记者,“可以说,在水资源占有量上讲,两个地区就是一对‘难兄难弟’。”在自身尚“缺血”时,河北不愿输出。因此,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水权与水资源的纷争一直持续不断,矛盾根源正是由于水资源的极度匮乏。

  两地“水仗”的唯一解决途径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该工程是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至郑州以西穿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427公里,供水范围包括京、津、冀、豫四省市。

  按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标准,河北省的分水指标是每年30亿立方米,石家庄的分水指标是每年7.8亿立方米,保定市的分水指标是每年5.5亿立方米。

  根据该工程安排,主要供水地为位于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王快水库属于补充性水源,未来将从主力角色,转而成为北京调水配角。

  河北新水系运动

  由此如何有效利用好2014年之后的王快水库,成为河北省保定市政府的关注焦点。整个河北的用水策略亦因对南水北调的美好预期而悄然变招,重点就是如何利用好未来南水北调的水资源指标,以及如何盘活本地水资源。

  一个以“五湖环城”为重点的大水系工程正在保定市紧张进行之中。

  《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保定市东北方向的米家堤村即将消失。原来一排排规整的农家院,大部分已变成瓦砾。在紧靠七一路的一侧,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形成了一个目测约几十亩的“大坑”。这就是保定市“造湖工程”的一部分——东湖。

  东湖工程预计今年底前全面竣工,目前动工有日。除此之外,与东湖相对应的西湖业已规划完毕,而围绕在保定二环上的南湖、北湖和新湖,当地政府也已经确定建设并在筹划之中。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财经》记者,保定市区地处平原,上述五湖完全是平地造湖。

  早在2008年前后,由保定市政府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保定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保定勘查院历时一年编制完成的《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30年,在平水年状况下,保定整体上均属“缺水状态”。

  这意味着,保定市在未来20年内基本上都会处于缺水状态。

  但就在这份评估出台不久,该市市委书记宋太平作了一个大胆决策:重拾保定水城的美好记忆,构建“大水系”。

  新建五湖是保定市政府基于南水北调工程构建的“大水系”工程的一部分。“大水系”总投入在37.5亿元,资金来源以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为主,社会资金为辅。工程建成后,年需水总量在1.2亿-1.5亿立方米——超过王快水库近年支援北京的年供水量。

  保定“造湖运动”的路线十分明确:从水量相对丰盈的王快水库调水至处于死库容状态的西大洋水库,然后以南线和北线两条路径,以明渠和管道相结合的方式,将水源引至保定市区的外环水系,保障五大湖的水源。然后水源环流至连接白洋淀的府河,实现白洋淀湿地的补水。同时还可相机给一亩泉漏斗区补水。按照设想,工程总体完工后,从保定即可乘船摆渡到白洋淀。

  保定大水系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6月29日,石家庄亦宣布,该市环城水系打通,将全线通水。

  尽管石家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4立方米,也处于用水灾难性标准之下,《纽约时报》曾经对石家庄水资源的报道称,若干年后,“他们将无水可用”。但此次石家庄环城水系全长约102公里,计划形成水面8.2平方公里、绿地24.5平方公里,总投资106亿元。

  对于河北此轮“新水系运动”,北京一位多年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专家分析认为,河北方面是在想办法抢占先机。无论是造湖运动,或环城水系工程,不否定其为了改变自身水环境的合理诉求,但也客观存在为争夺南水北调之水而制造借口的嫌疑和盲动。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河北的算盘得意之处正在于: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后,北京每年将获得10亿立方米的补水,从而减轻了河北省本地水源的任务,也就意味着河北省将有更多水资源可以自己调配。另一方面,两地的分水指标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用水压力,属于一笔可以预期的“横财”。

  显然,石家庄、保定两城对水资源的大手笔正是建立在南水北调按时按量供水的大环境中。

  但在尚未见到来水之时,即大动干戈,亦被业内专家认为是冒险的花费。

  南水北调的取水地——丹江口水库在今年六七月间,由于湖北省西北一带遭遇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汉江上游来水持续偏少,丹江口水库在死水位下运行了92天。其长时间缺水引发了中线工程未来能否稳定向北方调水的忧虑。其实,早在2002年时,西安交通大学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霍有光即发表论文称,“丹江口水库无法肩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任务。”

  河北当地一位官员亦担忧,在水资源环境未能改变的情况下,人为调配有限的当地水资源,尽管能一时改变市区环境,但现实问题是,仅够“解渴”的南水北调分水指标,可以用于“漫灌一个花园”吗?如果用水指标一旦因为各种不可预知的原因缩小,耗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工程将如何持续下去?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