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水遂人愿水利工程体系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6  来源:法制网  浏览次数:180

  今年,接连4个多月的持续干旱让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罕见的旱情。“水乡”江苏也未能幸免,然而,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气象干旱的江苏,大旱之年无大灾,大旱之年仍然夺得了夏粮的大丰收。

  “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告诉记者,江苏省先后建成的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在抗御干旱中彰显了巨大威力。

  规划为引领、工程为载体、法制为保障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诸河下游,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导致局部洪水频繁、区域洪水常见、流域洪水易发,防洪任务艰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淮北、沿海、丘陵高地阶段性水资源紧缺。

  水情就是省情。长期以来,江苏坚持以规划为指引、工程为抓手、法制为保障,治水不止,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依法治水、依法护水,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保障。记者在江苏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的《湖泊保护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水利工程条例》、《长江防洪工程管理办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湖泊保护名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水、管水、护水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法规依据。

  “规划计划是水利建设的龙头和基础。”江苏省水利厅规划处毛桂囡处长介绍说,2008年《江苏省水利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规划编制、报批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近几年,江苏重点从规划入手,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先后完成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湖泊保护规划》、《城市水利规划》等规划;组织开展了《河网水系规划》、《沿海地区水利综合规划》等规划的编制。

  这些综合和专业规划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建立了全省河湖资源时空分布状况的基本数据库,为今后的准确调度、科学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不断完善的全省河湖资源能力建设的规划布局,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在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保障能力。制定了全省河湖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界定湖泊管理保护范围,按照引排分开的要求,建立全省清水河道和保护体系。明确江河湖库分级管理体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规划在江苏不是墙上挂挂、柜橱里放放的‘计划’,”毛桂囡说,这些以河湖资源能力建设和江湖河库管理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经相关程序获得批准后,就成为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与保护的依据。

  灌排自如、水遂人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显神威

  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江苏省防洪减灾体系已初步形成。巩固和加强了洪泽湖、骆马湖、太湖等流域区域湖泊的蓄泄能力,提高了江海湖库和泄洪通道的堤防标准,提升了各类水库防洪安全程度,基本建成了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改善了低洼易涝区域的除涝条件,并建成了淮河下游人民企盼多年的入海水道工程,构筑了全省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通过工程建设,全省水资源的配置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先后建成了以江都水利枢纽为龙头,沿大运河,经9个梯级16座大中型泵站翻水北送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以高港枢纽为龙头,开挖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和通榆河,建成“江水东引”工程体系。2000年起,针对太湖蓝藻暴发,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又积极实施了“引江济太”工程。

  这三大调水工程的建成,实现了长江与太湖、淮河和沂沭泗等四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调互济,从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灌排自如、水遂人愿的比较完善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全省雨水拦蓄能力、洪水资源化利用能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年均跨流域调水规模达100亿立方米以上,最高年份达300亿立方米,为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面对今年大旱,江苏科学实施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大显神威。以江水北调工程为例,沿线所有泵站全部开足马力,沿江省属及指定调水工程日均引江流量达1070立方米每秒,日引水量9000多万立方米。其中,江都站工程连续抽水192天、45亿立方米,超过一个洪泽湖正常蓄水量。最远的调水路程,达400多公里。

  再以江水东引工程为例,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的重要粮仓,今年旱情严重。省防指决定启用高港枢纽,向里下河抗旱补水,为该地区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