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乡镇水荒呼唤水资源整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225
  5月以来,在惠州各个县区多个乡镇,皆出现水荒,其中惠东最为严重。一场干旱将惠州乡镇一级水厂逐渐老化的水管和日益枯竭的水库展露无遗。如何破解水荒?无论是县、区一级的自来水公司,还是镇政府,都寄望以水资源整合的方式来解决干旱水荒问题。然而,乡镇水资源整合之路受各种因素困扰,实行起来异常艰难。
  现象多个县区遭遇饮水难
  “终于下雨了,这场大雨我们等了半年了。”惠阳镇隆自来水厂经理曾玉强如释重负。此前持续半年的干旱让镇隆水库告急,数千居民出现饮水难。
  5月1日起,惠东县黄埠、吉隆2镇的1万多户居民不得不接受每天仅7小时的限时供水。供水公司解释,干旱造成水源水库接近干涸。“一桶水3元钱,不买就没得喝。”买水应急一度成了很多居民不得不选择的方式。为了解决水荒,政府也不遗余力,如使用水车运水,限时限量供水等方式皆派上了用场。但是事实证明,如果天不降雨,这些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
  记者调查发现,因半年来持续的干旱天气,惠州市乡镇一级多个水库告急,水位持续下降,多个乡镇出现水荒,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工业区多,人口基数大的乡镇,典型的如惠东黄埠、吉隆,惠阳新圩、镇隆等工业大镇。
  惠阳镇隆自来水厂经理曾玉强说,类似的现象并非首次发生。“记得两年前,同样因为干旱,镇隆出现大面积的停水,水厂也因此停运,损失约100多万元。”
  记者从惠州市公用事业局了解到,目前,惠州全市大多数乡镇保留有自己的自来水厂,并由镇一级政府管理,同时,也有部分私人的自来水厂在镇上参与营运。
  析因水管老化、人口激增
  为何一到干旱,镇一级水厂就不堪重负?对此,惠阳镇隆自来水厂经理曾玉强认为,镇一级供水管道大多铺设于上世纪80年代。“供水管道一般的年限是20年,所以,如今水管老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多次维修管道时发现,水管大量生锈,因此影响了自来水水质。这是乡镇水荒的一个背景原因。”
  工业人口的激增让镇一级自来水厂负担日益增加。镇隆自来水厂引用水源是碗窑水库,水库容量近500万立方,原来平均每人供水3000多立方。随着工业人口激增,如今如此小的供水量要满足6万人的用水,自来水厂已日渐乏力。
  同样,惠东泓源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华说,2001年,该公司兼并了大岭镇水厂。接收后,自来水公司投入200万元进行大岭镇管道改造。不过,他们随后发现惠东县的一些自来水管道铺设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管道都老化严重。即便如此,工业带动的人口膨胀,日益令供水紧张局面显现无遗,2005年开始大岭镇供水紧张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惠东县城周边不单大岭镇出现供水紧张,其他各镇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惠东县城及周边大岭镇、白花镇的自来水,由象山水厂和城南水厂提供。象山水厂日供水量为3万吨,城南水厂日供水量为4万吨,而按照当地的供水需求,日供水量需要12万吨,方能满足县城及附近大岭镇、白花镇30万居民的用水需求,用水缺口达5万吨。
  惠阳新圩镇自来水厂经理陈建洪也认为,镇一级的自来水厂要供应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
  出路县区水厂整合镇水厂
  记者对比惠东黄埠、吉隆自来水厂与县级自来水公司的水质,惠阳新圩和镇隆自来水厂水质与惠阳供水总公司水质后发现,镇一级自来水水质明显不如区、县一级自来水公司水质。此外,南都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水管老化,镇一级水库储水量小,净水池等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现象也让供水能力捉襟见肘。而当类似不久前的干旱来临的时候,除了等着天降大雨,镇一级水厂只能坐以待毙。“这种靠天吃饭的心态确实让人看不到未来。”曾玉强说。
  水管老化以及乡镇水厂不堪重负问题如何解决?新圩、镇隆自来水厂负责人皆表示,作为自来水厂,都希望能够改善水管,但是如何改善由镇政府决定。新圩镇分管水厂的副镇长刘略韬说,镇一级水厂经营只能维持营运,镇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更新水管。“我们也希望由区政府出面,由区一级自来水公司接管镇一级自来水厂。”而镇隆镇分管水厂的副镇长徐志勇也表示,只有通过水资源整合的道路,才能最终解决干旱时期乡镇水荒问题。
  “无论是供水管道等供水设备,还是技术人才,镇一级水厂与区一级水厂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由区一级自来水公司接管镇一级自来水厂,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网改造,是大势所趋。”惠阳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曹汉城说,“整合之后将会是多赢的局面。不再缺水,政府解决了后顾之忧,镇一级自来水厂员工可以进入我们公司,福利提高,而我们也扩大了经营的营业额,提高了社会效益。”
  困境资金利益限制整合脚步
  虽然对于水资源整合的前景颇为乐观,但是,曹汉城也表达了一丝忧虑。“当然,投入的资金会很大,整合秋长片区水资源时,10公里,我们投入了1亿多元。同时,完善管道的更新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此外,还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如征地拆迁等问题需要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曹汉城说,供水设备改造更新是一项巨大的投入,而且回报时间长。“一般收回成本至少需要20年。”
  记者走访多名区、县一级供水公司负责人了解到,因惠州相对地广人稀,供水管道的铺设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地域越远,铺设的水管越长,投入就越大。而且,有些地方很远,但人口不多,收回成本的可能性非常小。”曹汉城说。
  同样,水资源整合也意味着利益的重新洗牌。目前,镇一级水厂由镇政府管理,水费由自来水厂缴纳之后上交镇财政。南都记者调查获悉,部分镇一级水厂虽然目前没有明显盈利,但是,随着工业人口的激增,人均消费力增加,水费有逐渐上涨的趋势,水厂更愿意自己经营而不是合并。惠阳新圩镇自来水厂经理陈建洪毫不讳言地说,“我们对于现状很满意。我不关心是否兼并。”
  惠阳镇隆自来水厂经理曾玉强则认为,如果进行水资源整合,需要详细讨论利益分配问题。“如果我们的员工进了自来水公司,待遇和福利提高了,我们当然是愿意的。”
  如何合理地安排原来镇一级水厂员工的岗位,如何分配各方利益,是政府在解决水资源整合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进展有想法但还没有计划
  惠阳区副区长刘毅峰说,对于今年新圩、镇隆等多个镇出现水荒的问题,区政府非常重视,几年前已计划通过水资源整合和东江引水来解决水荒,不过,目前尚未有具体规划,只是处于论证阶段。
  而惠东县政府也在通过政府行为谋求解决水荒难题。据悉,除了县城周边,惠东稔平半岛的稔山、铁涌、巽寮、平海、港口等5个镇区,水资源也亟待整合。
  惠东县水务部门认为,稔平半岛没有大江大河穿过,仅有白云河、寨头河等几条集雨面积小于100km 2的单独入海河流,缺乏建设大、中型水库的自然条件。稔平半岛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理条件限制。
  为此,惠东县提出在去年启动稔平半岛供水工程。该工程的初步方案为:从西枝江鲤鱼岭取水,经输水建筑物和加压泵站,将水送至铁涌、平海。目前,该项目建议书正报送到省发改委审查。
  不过,对于水资源整合,惠州公用事业局以及住房与规划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目前没有接到相关的通知。他们表示,如果要进行整合,是要由上级部门进行统一规划,但目前惠州尚没有相关计划。
  案例
  1 成功案例:秋长成功解决水荒
  2009年5月之前,惠阳秋长镇自来水厂因日供水量只有1.5万立方,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需要,“停水的现象经常发生,有时一停就是几天,造成很多居民用水难。”时任秋长自来水厂经理的古德聪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秋长经常闹水荒的问题,2009年5月,惠阳自来水总公司投入1亿多元铺设了10公里的水管,并更新管道和设备。接管后,惠阳自来水总公司每日对秋长供水增加到4.5万立方,满足了15万人的供水需求。“如果没有水资源整合,秋长现在有10万人没有水喝。”惠阳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曹汉城如是说。
  同时,原秋长自来水厂的40多名员工全部被纳入惠阳自来水总公司。“相比以前,我们的工资和福利都有所提升,而且,我们现在是国企职工,身份提高了。”如今已是惠阳自来水公司一名员工的古德聪说。(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2 失败案例:惠东水厂整合后陷亏损泥潭
  惠东供水被纳入市一级整合是2006年。惠东县自来水公司的资产无偿划转给惠州市投资管理公司,资产划转后的自来水公司属于惠州市投资管理公司的下属公司,并更名为惠东县泓源供水有限公司。
  身份转换之后,泓源供水公司在承担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比此前要更多地考虑市场效益,但令他们为难的是,泓源供水公司与众多国企一样,陷入连年亏损。
  2009年,泓源供水按照惠东县政府要求,立项投资2.2亿元建设首期日供水9万吨、规划日供水18万吨的大岭自来水厂。去年,泓源供水又按照惠东县政府要求,开始整合白花镇水厂。
  由于百花水厂此前由私人老板承包,谈判最后以泓源供水付给私人老板928万元、接收原水厂24名职工为条件。接手后,泓源供水发现更烫手的事情接着来了,按照政府工业园区必须先期通水的要求,泓源供水硬着头皮砸下800多万元,继续铺设了管道。
  从2009年至今,泓源供水投资超过了5000万,但收益一直为负。惠东泓源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华说,以他们接手的白花镇为例,每月的贷款利息为40多万元,收上来的水费大致为30万元,连付利息的钱都不够。
  杨国华说,亏损让自来水公司到了不涨水价就难以继续维持的地步,但是涨价并非所有的老百姓能够理解。2009年,泓源供水申请涨价80%。同年11月惠东举行水价涨价听证会,到场的23名听证会参加人,仅有15人赞同调价,惠东县物价局最后同意调价40%左右。
  泓源供水对县城周边水资源的整合,的确满足了居民用水和支撑了当地经济发展,但这种政治任务色彩浓重、只赔不赚的整合之路还能走多远,谁也无法确定。
  3 自身突围之路:与大企业合作铺管道
  除了通过水资源整合来解决水荒,部分镇、街也在试图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水荒,如与大企业合作铺设水管。
  针对新圩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和供水不足的现状,2005年,新圩镇政府与光耀集团以4:6的比例合资1亿多元铺设一条约6公里的水管,从秋长大型水库引水,通水之后,双方收取的税费按照投入的比例分成。不过,由于征地问题等因素,工程至今只进行了一半。“我们预计今年底可以完工,届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新圩缺水的现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荒。”新圩镇分管水厂的副镇长刘略韬说。
  同样,镇隆镇政府几年前也与一家大型企业合作,从碗窑水库铺设几条大水管直通工业区,缓解工业区的水荒问题。
  不过,一名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对此做法并不认同。“水资源最终还是会收归国有,因为水是非常关乎民生的资源,经营者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交给私人企业经营,很可能会遭遇只顾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的尴尬”。
  最新消息
  东江引水工程报告通过评审
  惠阳区日前组织召开《惠州市惠阳区东江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同意该《报告书》通过评审。
  东江取水工程在解决惠阳原水源水质污染问题基础上,兼顾了远期供水规划的需要,是改善城市供水质量的根本途径。惠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曹汉城说,《报告书》通过评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但距离真正通水还很遥远,远水不前还解了近渴。
  他山之石
  莞佛水资源整合早已完成
  在珠三角其他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以及佛山等地,多年前已完成水资源整合,居民用水基本上由区一级自来水公司供水。以佛山为例,2005年,佛山三水开始致力于水资源整合,由佛山市自来水总公司接管镇一级水厂,并推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而资金主要由供水公司负担,区政府、镇政府以及村委会也分担一部分。从2008年开始,乡镇村民逐步可以喝到由区一级自来水公司供应的自来水,而镇一级的自来水厂也逐步撤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