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鄱阳湖水利枢纽有望年内开建“解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0  来源:解放牛网  浏览次数:246
  今年以来,受降雨异常偏少影响,江西省尤其是北部地区出现严重的冬春连旱。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昨天发布消息,全省已栽早稻受旱面积达533万亩,23.5万人饮水困难。
  5月以来,南昌、九江等5地的降水量均较常年偏少70%以上,其中南昌平均降雨量20毫米,仅为多年均值的15%。降雨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严重偏低。
  严重的干旱使得设计理念已更新为“枯水调控”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再次进入人们的焦点视野。
  由于鄱阳湖常年“枯水一线,洪水一片”,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江西省很早就设想在湖上兴修水利工程进行调控。 1986年,江西省17个厅局、39个科研单位组织了大型鄱阳湖科学考察,重点论证“湖控工程”方案,提出了《人工控制鄱阳湖研究综合报告》。 2002年,在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江西代表团40位代表递交了江西省“一号议案”,呼吁在鄱阳湖上兴建水利工程,“调枯控洪”。但此举遭到了水利部、外省市政府和学界专家、国际生态组织及舆论的联合质疑,质疑者主要的观点是该工程将严重影响湖区及长江的生态。
  2008年初,江西省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决策,省水利厅随即将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设计理念由此前的“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一字之变,表明该工程将采取“调枯不调洪”的运行方式,主要目的从防洪改为水资源的配置保护与开发利用。计划在鄱阳湖的最窄处,即屏峰山与对岸的长岭山之间约2.8千米宽的湖面修建该工程,上距星子县城约12公里,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公里。每年的主汛期闸门将全部敞开,江湖连通。而原规划是准备在鄱阳湖口建闸蓄水,抵御长江洪水倒灌,将鄱阳湖与长江完全隔断。
  设计理念发生重大改变后,工程逐渐获得了各界的认可。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并指出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2010年1月6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在南昌揭牌,为正厅级机构,专门推进该工程建设。 2011年1月6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成果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目前,工程各项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有望在今年内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该工程总投资达96亿元,加上配套工程,总投资超100亿元。
  据悉,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保证鄱阳湖枯水期维持一定的水位及水体容积;解决环湖地区饮水困难的星子、都昌、鄱阳、永修等县级城市及沿湖乡镇的饮水安全问题;可增加湖区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扩种双季稻50万亩;提供灌溉水源,增产粮食15亿公斤以上。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