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把水利建设当作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4  来源:中国网  作者:黄华  浏览次数:183

  除了要在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外,还要将工业文明带来的水资源过度开采、水源枯竭、水环境恶化,还原为农业文明的清洁水环境、小桥流水、河湖鱼虾充盈,让人民群众既享受到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也享受到水文生态清新、捕鱼畅泳的乐趣。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首次出台关于水利建设的综合性文件,对于加快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水资源大省,广东目前的水利建设现状堪称薄弱。只有全力争当水利发展排头兵,再现岭南水乡风情,既能防洪防旱,又能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保障,才能实现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愿景。

  强化对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反哺正当其时

  综观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大都水利设施建设非常好,水利综合效应比较大。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大省,对全国财政贡献超过1/7,然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却欠账不少,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甚至有的还不如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初期农村支持城市,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反哺农村,其中最重要的反哺之一就是要加强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强化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反哺正当其时,广东也必须像经济建设那样勇于争当全国水利建设的先行区。

  争当水利发展排头兵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

  近年,珠三角一些城市内涝严重,暴雨灾害导致水淹汽车达到数万辆,房屋货物损失以百亿元计;干旱灾害造成农民饮水困难及农作物颗粒无收;珠江流域两岸居民饱受咸潮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省水利规划建设和设施投入不到位的结果,也与省委提出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建设幸福广东,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旱涝灾害的侵蚀,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合格安全的水资源。因此,加大农村和城市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迫在眉睫。

  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塑造结合起来

  当今世界,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确立发展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强、有良好的水文条件是发展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的地方,不会进入投资者的法眼,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对城市建设而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城市景观塑造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城市特色,也能为城市带来更大的美誉度。所以,广东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有效应对旱涝、咸潮等灾害,把城市、农村的防涝防旱工程当作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才能为民众造就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再现岭南水乡风情

  广东争当水利发展排头兵,除了要在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领先规划建设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将工业文明带来的水资源过度开采、水源枯竭、水环境恶化,还原为农业文明的清洁水环境、小桥流水、河湖鱼虾充盈,让人民群众既享受到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也享受到水文生态清新、捕鱼畅泳的乐趣。这需要对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对小河小涌、大河大江造成的水污染进行彻底修复,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江河湖泊的水环境治理。要打造更多像广州东濠涌整改后那样的河道景观,并通过河道两岸的截污管网建设,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江河,促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针对有的地方工业污染扩大的趋势,要铁腕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保护好现有的未受到污染的江河水道。

  此外,有必要采取相关配套措施,加大保护水环境的执法力度,加强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参与水环境建设,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和媒体的曝光警示作用,形成人人给力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再现岭南水乡风情,形成与江南水乡齐名的岭南水文化。

  (作者系广东生产力研究会专家理事)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