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没水的日子过去了
1990年,凌兆年一家四口从市印染厂宿舍,搬到了双园新村,成为当年这个新小区的第一批居民。“刚搬进来,一家人可乐坏了。”让凌兆年高兴的是,家里有了自来水,不用再到屋外的公用水龙头接水,告别了排队接水的日子。
凌兆年告诉记者,刚搬进双园新村,每个居民楼房顶上都会有一个水泥水塔,也就是个大水箱,一般自来水是通过水泵打到水塔里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回水管流到楼里的居民家。不过,时间长了,水箱水的卫生也挺让老凌忧心的。由于对水质不放心,老凌家每次接了水,都要放在桶里沉淀,或者滴一两滴消毒水进行消毒。
没过几年,水箱逐渐淘汰了,老凌所在的小区用上了更卫生、更畅通的直供自来水。凌兆年一家住在5楼,由于楼层比较高,水压有时候不够,特别是夏季用水高峰期,水很紧张的时候,“要等到夜深人静才能上水”。“早上5点到8点,中午11点到下午两点,是用水高峰期,水量特别小,有时候特别急人。”
2003年前后,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原有的自来水管道不够用了,市里进行供水设施改造,管道不断进行改扩建。凌兆年说,“家里的自来水水量也变猛了。”据了解,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每年要投资几十万元对街道老旧管道进行改造,将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塑料盘管换成现在的球墨铸铁管和PPR管。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全市城乡区域供水工程进展良好,到今年7月底,全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通水乡镇达91个,覆盖人口323万人,区域供水通达乡镇占规划总数的64.5%,实现了区域供水阶段性目标。
如今,老凌的二儿子在城南买了新房,是小高层。“现在不是以前了,担心没水的日子可是过去啦。”73岁老凌笑得很开心。
用了7年多的饮水机被淘汰
从2003年的每吨1.4元,到现在的每吨2.5元,水价也几度变化。凌兆年还记得,刚搬进双园新村,一栋楼10户人家用的是集体水表。热心的老凌是楼长,每次自来水公司来人收水费,老凌都自己先垫上,然后再到楼里一家家去收水费。后来抄表到户,老凌也就不用帮忙垫付水费了。“现在水电费直接银行代扣,越来越方便了。”
在老凌的印象里,过去自来水浊度高,家里的茶壶和热水瓶没用多久,就得擦洗一遍。加上水的口感也不好,凌兆年特地购买了一台饮水机。
自从有了饮水机后,解决了一家老小的喝水问题,自来水用来洗衣服、洗菜、做饭,喝水都用饮用水。这样一来,每个月至少得用4桶桶装水,“小区内就有批发,对外卖6元一桶,我们买5块钱就能买到。”但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凌家喝水至少得花20元。
在老凌家里,记者没有看到饮水机的影子。“四五年前就不用了,现在水质越来越好,饮水机也用不上了。”2009年水污染事件发生,老凌一家和很多市民一样,也囤了不少矿泉水。事后,由于市民一直对饮用水安全存有疑虑,催生了自来水净化器市场火爆的情景。但近两年来,由于饮用水安全一直趋好,自来水净化器生意已开始萧条,已有相当一部分净化器产品退出了盐城市场。
为保证饮用水安全,多年来,我市一直没有停止过改善水质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委、市政府明确化工生产企业从支柱产业中退位,提出“宁可牺牲税源,也要保护水源”的要求,依法关闭搬迁水源地内所有化工生产企业,从根本上铲除化工企业带来的水污染隐患。实施《建设“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全市境内蟒蛇河、通榆河、射阳河三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建设城西水厂取水口西移工程,启用新取水口;扩建城东水厂,实现城东、城西两个水厂管网综合利用,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市区供水安全。加强水源监管监测,升级改造蟒蛇河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启用通榆河备用取水口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努力提高水源质量。
再也不用担心喝水出问题
如今,每次看到清澈透明的自来水从龙头中流出时,凌兆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水可是盐龙湖的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喝水出问题了,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2012年6月28日,我国首个平原上开挖的饮用水源生态净化湖——盐龙湖全面建成启用。至此,盐城市民喝上好水的期盼变成现实!
早在2007年,市委书记赵鹏在视察市区水源保护地时就提出设想,在盐都区龙冈镇境内建设饮用水源生态净化湖。如今,盐龙湖工程可满足市区日供60万方的供水规模,同时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还可保证市区7天以上的正常供水。
“听说,盐龙湖的水是生态水,基本不用化学物质来消毒处理,比原来常吃的自来水有点土腥味,但口感更好。”凌兆年说这都是从报纸上看来的。据了解,盐龙湖里的水,是从蟒蛇河原水经翻水泵增氧,并经过三道工序净化后,绝大部分指标均提升一到两个类别,达到Ⅰ、Ⅱ类水标准,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
“好茶配好水。”凌兆年如今最爱的就是烧点开水,泡上自己的好茶叶,细品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