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通江县三溪乡“小农水”建设如火如荼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05  来源:新华网巴中分频道  浏览次数:239
  通江县三溪乡的十月,秋高气爽,走进村庄,耀入眼帘的是村民们繁忙的景象,一辆辆货运车在各个工地来回穿梭,挖掘机铁臂挥舞,手推车往返忙碌,广大群众肩挑背扛,大兴水利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村水利工程虽然多,由于年久失修,工程不配套,发挥效益的比较少,现在有了‘小农水’这个项目做支撑,全村的农田灌溉算是彻底解决了,基本上告别了莫水栽秧的日子。”村支书李仁孝告诉笔者,“今年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将我村规划为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项目村,以“五民一补”的建设机制,新建渠道2.2公里,新建微水池7口,整修山坪塘7座,整治微水池26口,水利设施有了大大的改善,可以旱涝保收了”。
  “听说家乡大搞水利建设,我就辞工回来了,除了我家也要新建一口微水池,也要为家乡水利建设做点贡献”,村民祁江高兴的说道。据了解祁江是在北京务工,专程回来兴修水利建设,除了把自家的微水池建好后,还要为村上其它的水利建设出力。
  该村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让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形成后,交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后上报立项审批。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周期和建管责任进行公示并交给群众充分讨论,形成统一意见。
  “慰斗山堰塘已经修建了几十年了,一直没有渠道,年年的水都不出来,只能干巴巴的看着农田 ‘挨渴’,现在好了,渠道也配套了,还是标准石渠……”,村民肖占军抬着石头乐呵呵的说道。
  “微水池整治首先要‘清杂去灌、钎凿勾缝、内壁用水泥砂浆抹面、轮廓分明、造型在美观’”,水务局技术人员苟维周正在爱国三社对屈雷做技术指导,并告诉笔者这次“小农水”建设采用“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先建后补”的建设机制,群众建设积极性高。将重点打造连片有特色的高标准、现代化的水利工程。
  该村“小农水”建设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农户自建。此模式主要是以蓄水池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由农户提出申请,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工程技术人员给予帮助指导,农户自主建设,产权属农户;二是受益户联建。此模式适应于山坪塘、渠道等小型水利工程。由受益户共同商量,确定建设方案,共同出资出劳,建好后共同管理,产权属受益户集体共有;三是集体建设。此模式是通过工程建设,恢复增加、改善灌面100亩以上的小型水利工程,由一个组、几个组或村上工程队共建,产权归村、组集体所有,建好后由受益户组建用水协会管理,实行核定水价、成本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
  站立山腰远眺,爱国村“小农水” 建设展现在眼前,一条条新建的“动脉”渠道伸入田间,新修的石板路穿越农户宛若亮剑,一口口建好的微水池清波荡漾,一座座整治的山坪塘波光粼粼。
  爱国村“小农水”建成后,将发展优质粮油基地500亩,稻田养鱼200亩,藕鱼工程100亩,预计全村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潺潺流水润沃土,幸福泉涌乐农家。爱国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即将得到实惠,全县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涉及7个组,新建的水利工程将恢复灌面500亩,新增灌面100万亩,改善灌面600万亩。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次水利工程修好了,庄稼收成也好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利民惠民的好事!”(杜玉珍)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