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广州自来水公司公开供水成本,酝酿上调水价;温总理2月15日指出,今年将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国务院2月16日公布《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4月18日,上海也提出对超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未来国内城市水价新一轮调整成为大概率事件;
自来水行业的主要成本包括电费、水资源费、固定资产折旧、人工、管网损耗等。未来上述几项成本仍将呈逐年上涨趋势。与此同时近年全国自来水用量基本停止增长。成本的增加及售水量的低增速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我们估算未来单位自来水成本年均增幅为5.9-9.1%左右。在“补偿成本”的原则下,每年自来水的价格涨幅至少应当跟上成本增加幅度;
自来水行业平均管理费用率约15%,平均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和6%。高达25%以上的期间费用率造成自来水行业在平均毛利率超过20%的情况下仍不能赢利,行业长期有半数左右企业亏损,与“ROE 8-10%”的定价原则有较大差距。我们根据全行业平均水平估算,行业毛利率应提升至45%左右,才能保证达到ROE 8-10%的目标。相应的,自来水价格应上调28%-35%,并且随后每年调整幅度跟上成本的增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过去大城市水价上调的高峰出现在2005、2007、2010年。我们认为在这一轮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下一个调价周期将出现在2012-2013年。未来在稳步推进水价改革的政策基调下,水价的调整到位会是一个多次渐进的过程,其间配套推行阶梯水价、水价与水资源费联动等政策;
对于主营业务为自来水供应的上市公司,所在城市最近一次调价多在2009、2010年,最早将在2012年进入下一个调价周期。由于水价调整需要经过成本公开、方案公示、听证会直至新方案实施等一系列环节,期间存在数月的间隔。因此在目前的时点上判断,上半年上市公司价格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我们假设自来水价格进行相同幅度的调整,对价格调整后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估算。厂网一体、现有利润规模较小、供水业务占比大的公司业绩弹性相对较大。江南水务、洪城水业符合上述特征,属于对水价最敏感的一类公司。因自来水业务占比较小,业务分散在多座城市、业绩基数较高等原因,首创股份、武汉控股、兴蓉投资、中山公用、钱江水利、国中水务等业绩敏感程度居中。南海发展、重庆水务、创业环保等公司业绩敏感性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