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交上一份“幸福答卷”
民生改善是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南充市不遗余力地推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从2006年初“为民办10件实事”,再到2011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全市已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00多亿元,向全市群众交出了一份“幸福答卷”。
水电气“不差用” 市民生活舒心
“今年夏天最高温的时候,家里两台空调全天候工作,用电没有觉得紧张过。”11月17日,谈及今年夏天用电情况,市金鱼岭路惠丰巷小区的陈谭告诉记者,往年遇到高温天气,不要说开空调,就是多开一台电风扇,都有可能跳闸停电。今年5月,南充市投入近500万元,对金鱼岭片区的居民楼进行“一户一表”改造,解决了困扰该片区居民多年来“用电难”的问题。
据统计,2007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南充市共投入资金1.8亿元,解决了180个小区水电气供应问题,30多万老百姓过上了舒心日子。今年高温时节,尽管市城区用水、用电、用气量不断创新高,但是老百姓却再也不为用水、用电、用气的问题而烦心了。
打通交通“瓶颈” 提供发展保障
近年来,南充交通持续跨越发展,城市交通大动脉已初步形成。
但是,南充农村人口多、丘陵多,老百姓出行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点来抓。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截至今年11月上旬,全市共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超过2000公里、通村通达公路4000多公里、通村通畅公路3500多公里,农村断头公路(含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近900公里,完工近500公里,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自我们村修通水泥路后,我们的葡萄就不再愁销路了,重庆、成都的老板把车直接开在家门口收购,每亩地比过去要增收3500多元。”记者在葡萄种植专业村——南部县东坝镇八卦岭村采访时,村民杜友林向记者谈起了乡村公路修好后带来的变化。
营山县柏坪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与达州市渠县、广安市岳池县接壤。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柏坪乡成为营山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近两年来,营山县投资200多万元,村民筹资40多万元,将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路通了,核桃产业也得到发展,该乡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柏坪乡今年核桃销售收入上万元的就有近百户。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农村公路建设既重建也重管,目前,南充市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的经常化和规范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引来汩汩甘泉 滋润百姓心田
南充市地处秦巴干旱走廊腹心地带,十年九旱。2007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列入了“十大惠民行动”之首进行解决。
“通水了,通水了……”2011年春节对蓬安县相如镇海林村的村民来说,具有历史意义,从此,该村的群众再也不用喝苦涩的地下水了。“以前我们村的地下水含盐量高,喝起来又苦又涩。”村党支部书记唐伯清告诉记者,2010年底,通过政府补助、群众“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在附近建立了联户集中供水工程,同时解决了周边几个村共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
据了解,到去年底,南充市农村饮水安全人数达到392.39万人,普及程度达65.1%。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数102.4万人,占26.1%。
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兴建各类供水工程9308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3226处,分散式饮水工程6082处),涉及南充市407个乡镇(街道办)、4698个村,解决203万农村居民和42万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南充日报:记者 邓斐)